.png)
圖為疼痛治療示意圖。圖/業者提供
常會肩頸痠痛 、腰酸背痛 、足底筋膜炎跟板機指的民眾有福了,現在台灣業者推出最新的醫療科技,這項科技運用了「高能量雷射」來消除頑固的慢性疼痛,並透過「除痛機器人」的雙雷射波長鎖定系統,精準打擊痛點及舒緩緊繃,更利用這套系統使用連續波快速消除患部腫脹及發炎的肌肉,成為現代人的甩痛新利器!
針對研究統計,有50%的人曾經歷程度不一的頸部疼痛,另85%的人曾經歷下背疼痛,嚴重者可能導致失能或影響工作。2013年3月的《臨床疼痛期刊》(Clin-ical Journal of Pain)刊載德國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瑜伽對於緩解慢性頸部疼痛有幫助,同時在統合分析結果中發現,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瑜伽動作對於下背疼痛和相關失能都能呈現明顯的改善,而瑜伽運動能做為疼痛治療的原理主要是在於特定瑜伽動作可以修正身體的姿勢和線條,進而緩解肌肉骨骼疼痛。然而,並不是每一個病患都適用瑜伽治療!因為如果脊椎有結構性的病變,像是:椎間盤突出、神經根症候群、神經管狹窄、脊椎外傷、腫瘤、先天畸形或是有風濕疾病、發炎等,不適合的動作可能會加重身體酸痛,甚至惡化原本的疾病。因此台灣業者看準了現代人飽受肩頸僵硬、腰背疼痛等慢性疼痛的困擾,從義大利引進了高能量雷射的「除痛機器人」來提供給忙碌的現代人作為一項新的疼痛治療選項,同時利用全方位機械手臂搭配AI雷射雙波掃描系統,大範圍精準掃除疼痛,還能修復受損組織並快速將疼痛緩解。
圖為疼痛治療機器人。圖/業者提供
在全面解析了疼痛療法之後,另根據台大醫院復健部吳韋廷的學術專論中提到,不論是專業運動員或是一般從事休閒運動的人,運動後產生延遲性肌肉酸痛是很普遍的經驗(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以下簡稱DOMS),因為延遲性肌肉酸痛是指在運動後8至 24小時內逐漸增加肌肉酸痛的程度,通常會在運動後24小時至72小時達到最高點,而在運動後的5 到7天緩解,並完全恢復。因此DOMS常發生於從事不熟悉或不常從事的運動形態及強度超乎平時的訓練或是讓肌肉從事反覆離心收縮的運動(如下坡跑)時發生,常會導致延遲性肌肉酸痛的情形。
而當病患身體的疼痛透過專業的治療減輕後,能進而改善情緒、釋放壓力等正面生活的良性循環,同時睡眠品質也能跟著大大提升,且由於「高能量雷射治療」在國外已風行十多年,屬於非侵入性治療,在療程過程中無痛且效果立即顯著,因此逐漸取代了傳統熱敷、電療、低能量雷射、震波、PRP(生長因子增生療法)等方式,成為現代人治療疼痛的新選擇,而此項先進的醫療科技已成功解決了民眾肌肉關節疼痛的問題,更讓慢性疼痛患者找到了新的解方。
圖為樂力適疼痛治療診所。圖/業者提供
樂力適疼痛治療診所院長受訪時表示:「高能量雷射治療近年在台灣逐漸廣為人知,因為零修復期、速效的特性深受運動選手喜愛」,由於許多民眾對於疼痛的問題往往忍到最後一刻才願意就診,尤其慢性疼痛是最容易被忽視問題,像低頭族、高齡族,都是頸椎病變、關節退化的目標對象,早期接受非侵入式的雷射治療,不僅可省下不必要的止痛藥及貼布花費,也能降低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的風險。
詳情請電洽:(02)2773-0388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新聞完整連結: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biotechnology/194906.html